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普园地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编辑:周苗苗 时间:2025-03-03点击数: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在学校常务副校长、校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熊宇杰领导下,由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耿保友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科普教育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科普工作。基地设立了一支由专家顾问团、专职科普人员、兼职科普人员、讲解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专门部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基地历来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了包括建立健全了《安徽师范大学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暂行办法(试行)等系列科普工作制度和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全面保障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国家科普工作方向为指引,坚持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展示师范特色,着力优化资源整合,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3+2+2中心+1+1+N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联动打造多元化科普活动,对外开放天数累计100余天,每年服务公众人次达3000人以上,基地场地共计9210平方米,其中用于展示场馆面积7360平方米。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基地携手科大、无为中学、南陵一中、夹河小学等20余所大中小学,通过科普讲座、科普沙龙、科普研学游等形式深耕自然科学科普工作,开展科普活动50余次,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方面线上线下同步提升科普服务水平,科普育人成效显著。此外,基地“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与安徽省核科技馆科普志愿团队联合开展了多场科普宣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科普课程、科学实验课、思政课以及舞台剧等,旨在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为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与无为中学共同建立了“科普实践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的平台。

本年度组织师生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40余次,参与人数达3000人以上。如学校“金苹果”科普团队联合无为市开展中秋节主题科普活动。活动中,“金苹果”科普团队成员与夹河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开展了会魔法的泡泡、静电传导、“水火箭”升天等有趣又有科普教育意义的趣味小实验,学生们围在一起,听着团队老师们讲着小实验的科学原理,通过眼看、耳听、身体互动全方位感受,了解着科学的神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基地联合校内外相关单位集中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普讲座、开放实验室、科普竞赛等科普活动30余次,参与师生及社会群众千余人。

此外,基地师生积极参与了由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芜湖科普之夜”活动。学校科技工作者在“云上科普市集”中摆摊设宴,现场开展科学实验、AI互动体验、仿真模型演示等科普活动10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基地的科技创新成果,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机会。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基地积极扩宽传播渠道,公众可登录安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网站,链接如下(https://kxjsxh.ahnu.edu.cn/index.htm)等方式,通过官方网站或相关学院、研究机构的网站发布科普基地的预约信息进行预约服务。基地目前拥有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科普中国号1个,打造了“荒野科学·每日物种”微信公众号和“自然之歌”抖音公众号 2 个,“安徽师大化学e家园”等科普微信公众号1本年度“荒野科学·每日物种”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作品近400件,作品总播放量达 500 万余次。“自然之歌”抖音公众号发布作品近50 件,获评点赞近 10万次,圈粉近 10万人。全校各有关单位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宣传活动主题,推送科普文章及微视频。生命科学学院、化材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安徽省科普讲解比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等比赛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基地通过科普研学游、科普比赛等方式,多维融通各方资源力量,推进院校联动、校地联动、共建联动,持续产出高质量科普作品向公众公布开放努力为公众提供了了解科学、接触科学的窗口。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或人次)达到100次以上。在安徽省第十五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科普作品组《数道少年行》、科普展演组《风舞翩翩对流秀》等作品荣获一等奖,学校荣获“团队优胜奖”荣誉称号。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0万。专职科普人员10人,兼职科普人员60人。基地多方面筹措经费,探索多种渠道增加科普平台的经费,所得经费用于科普基地日常材料和活动费用。基地配备专职秘书一名,并积极吸收学校热衷于科普事业的教师加入团队。

二、特色工作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的建设和发展,基地紧密围绕自然资源类相关科普知识,在科普主题活动、科普资源和内容以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安全搭建科普服务平台。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科普及科学素质建设的相关部署以及省市科协推进的科普日活动,基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常年坚持举办“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开放日活动”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科普展览和活动,搭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科普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使最广泛的大众通过身边的动植物种类了解,家乡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的了解,从而增加对家乡自然资源的热爱,深刻体会国家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和部署在结合环保事例从而激发大众投身保护自然,建设家乡绿水青山的热情。

三、问题不足

基地在运营与管理方面尚处于积累经验的初期阶段,且专职人员配置有限,尽管已获得了上级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鼎力支持,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与专项资金保障机制。这一现状不仅限制了基地吸引并留住更多科普人才的能力,也阻碍了形成促进科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工作建议

第一,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科普基地的指导和援助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定期举办科普基地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活动,遴选并推广优秀的运营管理经验作为典范,供各基地学习借鉴,以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科协组织对科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予以扶持,然而,在基层单位部门层面,对于科普工作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亟需进一步细化和强化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科普工作能够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和持续发展。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开放时间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目前已形成“3+2+2中心+1+1+N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联动科普模式,基地场地共计9210平方米,其中用于展示场馆面积7360平方米。多年来,基地践行“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研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发展理念,依托标本馆、博物馆、实训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场馆强化核心科普功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打造科学知识传播类、科学文化体验类、科学精神践行类和科学创新提升类等4大类科普活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基地以国家科普工作方向为指引,坚持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展示师范特色,着力优化资源整合,先后被评为优秀科普活动单位、安徽青年科技传播示范点、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等。基地开放时间除节假日外,可通过预约协调对外开放,参观专人讲解需要进行预约

备注:

1.参观人员应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基地管理;  

2. 参观团队如需讲解服务,由基地酌情安排;如参观时间临时有变动,请提前告知。

3. 预约电话0553-5910993

此件依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要求公开

(编辑:周苗苗 初审:耿保友 终审:耿保友)


安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通信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行政楼524室

电话:0553-591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