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普园地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编辑:周苗苗 时间:2025-03-03点击数: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安徽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本年度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免费开放,积极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近50天,接待观众量近3000余人。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基地充分利用科普资源积极推进科普助力“双减”、科普进校园等活动,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2023年开展特色科普活动10余次,形成了参观生物标本馆了解身边动物、叶脉及小动物标本制作,日常化学知识普及等特色科普活动,主要面向中小学学生,将科普知识纳入学生课外时间学习的重点内容,助推“双减”政策实施,受众达1000余人次;基地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还积极走进中小学校园,先后深入到安师大附小城北实验学校、芜湖市第二中学等学校开展科普报告。此外,基地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向全国中小学生介绍大连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特色物种资源、生命科学知识等内容,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的理念,各类进校园活动服务学生达2000人次。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基地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协同全校各部门紧紧围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的主题精心谋划,充分挖掘资源、创新形式,开展科普活动50余次,参与师生及社会群众五千余人,取得良好效果。线上科普宣传。全校各有关单位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宣传活动主题,推送科普文章及微视频。生命科学学院、化材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安徽省科普讲解比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等比赛。

科普教育讲座。重要主题日期间,全校各单位积极开展科普教育讲座近30余次,例如化材学院围绕“分子基电催化剂及其分子增强催化探索”等主题开展讲座近10次;生命科学学院围绕“蝙蝠多样性及其行为生态学研究案例”等主题邀请校内外科普专家开展讲座近10次;生态与环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也围绕学科特点相继开展科普教育讲座,参与师生人数近3000余人。科普宣传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科学普及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生态与环境学院联合校科协组织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党支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党支部开展2023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活动。

(三)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基地积极扩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校科协以及各学院单位网站,科普微信公众号以及科普中国账号发布多种形式的科普内容。基地打造了“荒野科学·每日物种”微信公众号和“自然之歌”抖音公众号 2 个科普“云”平台,推动沉浸式“云”上科普在大学生中广泛宣传。本年度“荒野科学·每日物种”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作品近400件,作品总播放量达 500 万余次。“自然之歌”抖音公众号发布作品近50 件,获评点赞近 10万次,圈粉近 12 万人。

(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为了广泛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励师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2023年度,基地联合校团委以及各学院师生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通过各类科普活动,活动类型包括科普展览、科普实验、科普宣讲以及科普基地开放等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项目内涵提升,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形象,引领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全校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11000余人,师生们热情参与,在社区、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五)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基地多方面筹措经费,探索多种渠道增加科普平台的经费,例如,2023 年 5 月,申报芜湖市科协学会能力提升项目,并获批 2 万元的项目经费,经费主要共享基地的科普场馆和研学活动内容资源,所得经费用于科普基地日常材料和活动费用。基地配备专职秘书一名,并积极吸收学校热衷于科普事业的教师加入团队。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的建设和发展,基地紧密围绕自然资源类相关科普知识,在科普主题活动、科普资源和内容以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安全搭建科普服务平台。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科普及科学素质建设的相关部署以及省市科协推进的科普日活动,基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常年坚持举办“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开放日活动”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科普展览和活动,搭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科普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使最广泛的大众通过身边的动植物种类了解,家乡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的了解,从而增加对家乡自然资源的热爱,深刻体会国家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和部署在结合环保事例从而激发大众投身保护自然,建设家乡绿水青山的热情。

三、问题不足

   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建设一年多来,基地也认识的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科普基地运行管理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专门工作人员数量少,虽然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给了很高的关注和支持,但尚未建立起相关的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制度,也不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科普工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一,管理部门加强指导和帮助,例如可以组织科普基地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将好的运营管理经验作为典型进行学习借鉴。第二,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各级科协对科普工作很重视,有相关政策文件支持,但在基层单位部门对于科普工作还没有形成良性的政策支持。

     此件依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要求公开

   (编辑:周苗苗 初审:耿保友 终审:耿保友)





安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通信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行政楼524室

电话:0553-5910286